close


油麻地果欄,一九一三年建立,迄今一百年。每年農曆新年,都有舞獅表演,圍觀者以為是慶典,其實是果欄中的武林平常事。 

壹些事壹些情

果欄武林一百年

油麻地果欄,一九一三年建立,迄今,一百年。
這個位處市中心的鮮果集散地,佔地一點五公頃。南至石龍街,北至窩打老道,西至渡船街,東至新填地街,現時有二百檔果商在內經營,每天處理約五萬箱水果,供應全港市民。
一百年以來,果欄營營役役,久未復修。破落城牆下,仍養活着五萬名工人。
每天凌晨,這五萬名鐵血漢子,赤膊上身,搬移疊疊果箱,拉着木頭車,穿梭橫街窄巷。
車水馬龍的運送間,暗見工人盤膝紮馬;一推一動的手臂間,暗藏中國功夫:
詠春、洪拳、太極、周家拳、長拳……
果欄,潛藏了我城中的一代武林。

 

農曆年結束,油麻地果欄回復正常。
開工前,欄商工人個個精神抖擻,首先聚集在石龍街等候。
突然,鑼鼓一響,黃獅平地躍上樁柱,在一百年歷史的果欄篷下來回奔走;同時,五十九歲果欄老師傅邵志凌在大街耍出一套「鷹爪翻子拳」。此拳源於河北,以抓打擒拿、分筋錯骨為主。
「每年過完農曆年,果欄都會舞獅耍功夫,後生一輩以為呢啲係特別慶典,其實在果欄,練武打功夫,一直是我們的日常生活。」在果欄四十三年、九龍果菜同業商會副理事長張志祥淡然說。


一九五二年,石龍街興建了十六間兩層樓高的果欄,眾欄商聚集合照。其中包括以人為名的「黎勤欄」、「福生欄」,及當年講意頭的「大益欄」、「和益欄」等。(九龍果菜同業商會圖片) 

深夜是果欄最繁忙時間,果欄工人推着滿載水果的木頭車,在橫街窄巷運貨。工人車水馬龍的一推一拉,潛藏着各路中國功夫。 

舞獅完畢,一名果欄門生,紮馬耍功夫。

東莞幫天下

二十年代,果欄成立初期,欄位都只以草棚搭成。一張摺櫈、一塊門牌,各人便自立門戶做起生意,從各地入口水果轉售。
當年,果欄貨量少,只有十多間商鋪,大部分都是東莞人。
「五、六十年代,肯做苦力的,都係東莞人,因為東莞人性格勤奮,好肯出賣勞力,好捱得,做苦力係逐件貨計,只有東莞人日日運好多件,嗰陣我做出貨的都係月賺四百五十元,但班東莞工人可以搬貨做到月入五百幾元。嗰時果欄佔九成都係東莞人,大家同鄉互相介紹入行,同聲同氣,漸漸愈來愈多,連果欄附近的街名後來都叫東莞街、石龍街(註:東莞市內有一石龍鎮。)」張志祥回憶說。
張說,香港早期米業有潮州人,水果批發就是東莞人地盤,各路人馬,本來互不相干。
「但有錢搵自然有交打,嗰陣好多外來人想叉隻腳埋嚟搶我哋飯碗,四、五十年代,嗰陣有班外省人想入果欄爭地盤收陀地,我哋一個姓袁的東莞前輩,立即召集了果欄一百名東莞兄弟,拿起竹支及擔挑,耍起『功夫』,見人嚟就拍打,此後,我哋果欄人拿起刀槍劍戟學功夫,亦耍起各路拳法,以防有人嚟搞事。」


在果欄工作半生,老舊的欄檔,昏黃的燈光,邵志凌一如以往地在果欄內打木樁、練詠春。 

邵志凌自小練不同拳法,均講求勁力,最鍾情是以擒拿手為主的少林鷹爪翻子門派。他於果欄放置多張該門派宗師劉法孟的黑白相片。 

車仔與木樁

張笑說,一班東莞佬起初只是亂耍一通,裝模作樣虛張聲勢。
「好多都唔係真係識打功夫,求其拿幾本公仔書,學幾下,就話自己是正宗詠春、太極、洪拳,稍為好打啲就自稱師傅,收兩、三個徒弟仔。直至七、八十年代,果欄愈來愈興盛,嗰陣香港經濟起飛,對水果需求好大。當時果欄周圍有好多推木頭車小販賣生果,車仔經常撞車仔,好易扯火,扯起火自然就打架,日日拳來腳往,打來打去,終於出了啲真的識打功夫的人來。」
七十年代,九龍果菜同業商會聘請師傅,在商會天台教打周家拳。周家拳屬嶺南拳派,以快打慢、講求勁力。當時仍於早上營業的果欄工人,每晚收工後便到天台練功。
另外一些,又開始學南拳、長拳、洪拳等,均由南方傳來,在各個天台練功。
同時間,有些人把木頭車改裝成木頭公仔打來打去,然後,木樁出現,一班工人開始學起詠春。

各大門派

坊間流傳,詠春葉問曾在果欄大打出手,五十九歲的邵志凌淡然說︰「聽講是在大德欄打交,但其實當時仲未係果欄,仍然係魚欄,後來魚欄搬走,由果欄取代,個招牌無拆,啲人誤會。」
邵七十年代起在果欄工作,曾練洪拳、周家拳、少林鷹爪拳等不同武術。現時他每天仍在石龍街果欄十六號的福昌欄開工。不時,他還穿上運動衣,在果欄那一座二十年歷史的木樁前打起詠春。
邵說︰「嗰陣學功夫為咗打贏人,現在打詠春強身。」
他說,果欄最鼎盛時,各路門派洪拳、太極、周家拳、長拳、十八羅漢手……只要是打得的門派,都在果欄紅過一時,直至李小龍令詠春出名,各人就如坊間一樣,一窩蜂走去打木樁學詠春。
新填地街果欄一號黎勤欄內,七十九歲的曾暖卻在耍太極。
曾說︰「綜觀天下功夫,只有太極才是最高境界,以柔制剛,後生時,功夫,每一招只為傷人。」


七十九歲的曾暖,經歷過果欄最亂的時代,年老時深明太極,以柔制剛,才是功夫之道。 

在七十年歷史的果欄牌匾下,邵志凌從地躍起,凌空一踢,輕易過肩。 

血濺武林

果欄內的功夫,最傷人時,是八、九十年代果欄最火紅最混亂之時。
一眾黑幫,利用果欄易於匿藏的地理形勢,開始經營起非法賭檔及白粉。原本運生果的果欄,因毗連黑幫盤踞的油尖旺,有人為了爭地盤,血戰連場。
邵志凌憶述︰「八、九十年代,成日見到啲黑社會喺呢度開片,由窩打老道打到入嚟(果欄),流晒血瞓响地下。」
九九年九月,果欄一星期發生三宗 14K內訌斬人案,當中一名果欄運輸公司老闆被切去左耳。同年十一月,一名生果買手遭十多名兇徒闖入鋪內以利刀及木棍襲擊,渾身披血,身受重傷。最轟動的是○九年, 14K大戰勝和,警方派出六十名探員及機動部隊警員,到果欄搜查拉人。
八、九十年代這一段腥風血雨的日子,令果欄蒙上龍蛇混雜的污名。其實近年,果欄幾已平靜,果欄商人更與鄰近的學校、社區組織,合作舉辦果欄導賞團,希望推廣果欄久遠的歷史及文化。
果欄,這個城中武林,早就天下太平。

果欄歷史

1913年
果欄建立,初期檔商只以草棚搭成,只有十多間。

1920至 1930年代
政府批地讓欄商興建一、二層高的磚瓦樓房,樓房保存至今。

1952年戰後
石龍街欄商聘用同一間建築公司,興建了 16間果欄,所以外觀歸一。

1960年代
魚欄、菜欄搬遷至長沙灣,雞欄隨後亦搬離油麻地,水果經營規模擴大。

1970年
果欄原本於早上開工,但隨着貨運量愈來愈多,水果減少用船運,改用貨櫃車,落貨佔用馬路,故果欄開工時間由早上漸漸推前,直至現在凌晨時分運作。

198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
內地改革開放,香港成為外國及內地的水果轉運站,果欄一度有 330餘間商鋪,是最鼎盛時期。

2005年起
大陸以原包裝或原箱形式進口外國水果,不再經過香港批發市場,現時只剩約 200間果欄,從業員由 2005年前約 12萬,降至現今不夠 5萬人。

2009年
果欄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


撰文:陳剛
攝影:韋平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vb4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