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老字號

人海孤鴻 新力麵廠

2013年02月01日 ~~ 第914期 飲食男女

旺角廣東道街市的新力麵廠,開張時鴻圖大志,人手眾多。然而,經過四十年的轉折,現只剩下老師傅張錦照,單人匹馬經營。小本生意,為口奔馳。撇除幫工,大小事務,都由他獨力擔當。
私底下,他也習慣孤獨。六十歲,單身漢,獨居。但他並不孤單。因為街坊每天往來,買賣之間,情義暗暗往還。乾濕麵條餃子皮雲吞皮,手工現製,才賣十元八塊,比別家都便宜。
庶民舊區,人人都艱難。卻造就了同舟共濟,唇齒相依之情誼。你幫我時我幫你,人海中,再沒孤鴻。

街市小鋪,晴朗而熱鬧。


挨年近晚,大家都湧來街市,添糧油買雜貨。麵廠亦零舍忙,米粉麵條麵粉餃子皮雲吞皮,店面擺好個陣,顧客已經圍攏過來。芸芸顧客,各懷抱不同心事而至。
像有位先生,三兩天就光顧,別的不買,只買幾條腸粉,說是他九十五歲的母親,別的都不肯吃,只吃滑溜溜、易入口的腸粉。母親年邁,做兒子的幫不上甚麼,惟有盡量順從。
另一位孝順仔,平時鮮來光顧,但逢歲晚必出現,一買就買幾斤餃子皮,原來她母親年尾愛包餃子,起先連餃皮都要開麵粉自己 擀,弄得手都痠,兒子看着心痛,聽人介紹來買半斤給母親試用,母親頷首稱好,他又回來再添幾斤,自此成了一年一度的熟客。
一對老夫婦,結伴來買麵粉,竟然是用來煮漿糊,好預備為家居張貼揮春。


劉小姐在網上找到餃子食譜,媽媽就叫她來此買餃子皮。


買了一大包麵粉,朱生朱太說煮完漿糊也會做糕點。


鍾小姐說試過很多家店的餃子皮,就是這裏的不會穿。


夏先生很久沒吃蝦子麵,即使眼睛不好、幾困難也要來。


鋪面堆滿人,也堆滿交談聲。

然後,有位叔叔,駐足門前大喊,「呢度係咪麵廠呀?」為何辨認不出呢?他還自稱熟客。原來他舊時經常來,但去年患上青光眼,視力衰退,只看到眼前一呎,已沒怎麼外出,今天忽然掛念起蝦子麵,遂憑記憶蹣跚摸上來。
舊區街市,老弱眾多,麵廠門前放了張膠櫈子,誰有需要就誰坐,幫襯不幫襯,也沒相干。有位婆婆坐足廿分鐘,或許帶點歉疚,連忙自白,「我周時嚟買麵㗎!平吖嘛!豉油王炒麵,十蚊斤,有三四塊喇,我一個人住,食得幾餐喇!」打開話題,她就滔滔不絕,原來不是貪人家地方,而是愛流連街上,找人聊天。
在旺角狹小的穹蒼下,每個人,各有不同的故事。張錦照的故事,也是從這裏開始。 

以為窮途末路,卻學成傍身手藝。




六十歲的張錦照,個子矮,卻身手靈活,是自幼鍛煉使然。貧窮孩子早當家,十三歲那年,他已當麵廠學徒供養自己。
起初並非這樣的,他父親做茶葉買賣,家境不差,一家人住旺角的洋房,中學供他讀名校聖芳濟,對這獨生子寄予厚望。但他讀不上,捱過中一,嚷着要退學;不巧父親生意正陷於困局。六十年代大陸文革,跟大陸人經商的,都舉步維艱。最後,父親決定送他去麵廠。當時新力麵廠尚未成立,逼不得已還要挑遠路。

父親領他往乘巴士,抵深水埗北河街的好運製麵廠,張錦照踏進去,好奇張望,案板、不鏽鋼壓麵機、油渣蒸麵爐、可容三四人疊羅漢的高高樓底,上面有個閣樓……白麵粉不斷飄,讓一切顯得很舊,但對他來說,完全陌生。他看得入神,大人們忽然結束寒暄,父親過來拍拍他肩膀,說了句以後要生性之類的話,就轉身走了。沒帶他走。

當晚他在那個閣樓睡。翌日天光,有個師傅來掀他被子,喝斥他快快起床開工。
舊年代師徒制,行的是家長式管教,非常嚴厲。「唔止嚴厲,係惡!少少唔對路,師父就會兜頭打,亦唔輕易教你嘢,我學做麵,頭一年只准掂大機,每日重複不斷將師父校好嘅麵粉、雞蛋倒進去,等部機壓成一塊布咁,如果唔夠薄唔夠均勻,又要攞去入口處重新再壓。」就像小朋友玩滑梯,一邊爬樓梯,一邊向下跣,如果玩過翻尋味,得由一邊跑往另一邊重新爬上樓梯。 

只是,那糰麵粉十幾斤重,張錦照一個男孩,捧着很是吃力,一點也不好玩。
他也看懂了形勢,惟有盡快學成手藝,才能擺脫做學徒被欺壓的處境。

老師父們見他好學,慢慢也肯傳授。「調校麵粉,如何配合天時;切割麵粉,要幾粗幾幼;到麵條切咗出嚟,散落一枱,隨手拿起一撮,就能捲成圓形或方形。呢啲冇人教點諗得通?」有人教,他就努力地學。日子刻苦,提醒他要着緊前途。
但人生路,總難免崎嶇,最好景算是八十年代。「我喺運通泰酒樓集團,做製麵部主管,月入過萬。」 1996年運通泰全線結業,他主管夢碎。抱着積蓄加遣散金合計幾十萬,打聽到新力麵廠幾位老股東想賣盤,頂手金近百萬,他負擔不起,還積極央求其中一位股東留任,再招攬多一位行家,湊合資本,豈料三兩年間,一位告老退隱,另一位轉戰股場。他無奈將剛賺回來的錢,攤分開去。瞎忙了一輪,還要倒貼資金,換來一所麵廠,他無辜辜變了獨資老闆。


十幾歲時,他往送麵,給一位攝影師拍了照片。


好運製麵廠的珍貴舊照,給良好保存。

「有乜用吖?無幾耐零三年沙士,嘩!幾多酒樓倒閉!我俾人走數走到暈,又唔見幾十萬!」他虧本虧得怕了,決定以後只做現金交易、門口生意。
老街坊都挑剔,門口生意,貨款要多,價錢要平,還要新鮮優質才立得住腳。他一所小麵廠,僅他和一位半日制師傅做麵。他仍一鼓作氣,每天捲起衣袖密密製作。由於廠房小,沒貨倉,麵粉只能入少量,生產量也不能多,倒確保新鮮。這情形,跟他兒時學師的深水埗麵廠很類同,想不到事隔幾十年才體會到,從前那地方是寶。
手法亦然。蒸麵餅,他用竹籠,也是承襲舊時老師傅作風。竹籠有朕清香,使麵餅散發獨特的香氣。只是,蒸籠困水,麵餅蒸好後要晾乾大半天,花時間也礙地方,出面大量生產的麵廠絕無可能,小規模麵廠才成。小規模,還有個天大的優勢,就是便宜。


電風扇,用來吹乾掛麵。


收音機則為娛樂而設,但很少開。


全蛋炒麵,鮮雞蛋加麵粉,相比便宜一半的水麵香得多。$20/斤


餃子皮,自家調配麵粉筋性,韌度夠又白滑。$12/斤


長壽伊麵也是自家製,禮盒由專做手作的婆婆供應,很美觀。$42/四個伊麵連盒


掛麵做得夠滑,主要是麵粉濕度調配得宜。$10/捆

慨嘆一無所有,卻最接近人間溫暖。


乾麵類也花過心機。招牌蝦子麵用大地魚湯底,菠菜麵則用菠菜搗爛直接混進麵粉,比坊間用菠菜汁的更真材實料。

雲吞麵五元三個,拉麵五元兩個,掛麵十元一捆,炒麵一斤最平十元、最貴二十元。這些價錢,比許多麵廠都定得低。是故深受街坊歡迎。賣麵的夥計邵姑娘,做到沒停手。繁忙起來,連張錦照都會出來幫忙。
「你要咩麵呀?上次 嗰款?我點知阿姐上次賣邊款畀你?」「車仔麵唔准揀!揀 嚟揀去會散 㗎!」弊在他看守櫃面,嘮叨聲音就不絕於耳。只怪長期獨個兒幹活,少跟人接觸,沒學懂圓滑。
自從被父親送往麵廠,朋輩欠奉,又跟父母分隔,他開始與孤獨為伍,有心事,自己跟自己商量。十七歲加入民安隊,打算投入社會。二十歲,父親辭世,年輕的他,從此扛上養家的責任,跟母親相依為命。每事他總顧念母親為先,從廠麵休班,立刻回家;民安隊當值後,也不怎樣應酬。男女姻緣,多少錯過了。
兩母子一直同住,直到 03年,年過九十的母親患柏金遜症。張錦照選了他認為最好的護老院,送母親進去,那時他正受麵廠生意困擾,每天被蹂躪於兩種壓力之間。但世事總會變化,生意得人扶助,漸上軌道。母親在護老院待了三年,最終病逝。他又變回一個人。
獨來獨往,性格孤僻,但其實他對人,有情有義的。 

夥計邵姑娘,跟他共事多年,一直相處融洽。「佢其實好簡單,心情好咪講多兩句,見佢心情差,唔好出聲,等佢消咗啖氣就冇事。」邵姑娘是從前運通泰的同事,性格開朗,跟顧客們很是投契,她有時會攜同兩歲的孫子家睿上班,令鋪面滿載笑聲。「出面邊有老闆咁通融 㗎?所以話張生都有好好人 嘅一面。」
張錦照甚至很疼愛家睿,鋪面長期擺放玩具,當了這孩子是自己人。孩子的純真,令他融化,人也變得和善起來。逐漸他的為人,才更被人接受。
上晝來做幫工的鍾師傅,也對張錦照讚不絕口。
「佢好勤力,朝早我 哋兩家做,下晝佢叫我收工先,寧願自己繼續做,佢從來冇話嫌做多咗嘢 嘅。」
鍾師傅在新力打了廿幾年工,舊班底至今,對一事一物都有感情。即使如今人手少工夫多,他也樂意,為的就是老闆一份情義。
張錦照為人 着想不計較,全因身邊的人,同樣有情有義。像店鋪的業主鄭先生,沙士期間,見張錦照生意不夠,又遭人跑數,連連虧蝕,主動免收一半租金,救了他一命。
「鄭生 嘅爸爸,係七十年代創辦新力麵廠 嘅其中一位老闆。佢家族後來發展好多大生意,麵廠早就唔管,只留住個物業收租。但呢位第二代,對阿爸後生時建立 嘅事業,仲好珍惜。」張錦照說。
鄭先生低調,不肯公開露面,但其實他偶然會來光顧,掏荷包買幾個麵,看望一下父親當年待過的地方。街坊從來不知,這人便是行俠仗義的業主。
好人好事,就靠張錦照代為傳揚,「既然背後有人付出真金白銀,成全呢間街坊老鋪,我好應該配合,賣平啲,做福街坊。如果我賣得貴,咪對唔住業主?」
一個人,歷過艱難、捱過貧苦,必定懂得易地而處。像張錦照,受了恩惠,不會忘記惠及他人,是個良心老闆。有良心,身邊的人便願意親近。友情相關照,縱使孤身一人,也不再孤單。


每次邵姑娘的孫子來了,張錦照總忙於跟他玩。


吊櫃上的玻璃甖傳自舊班底,有幾十年歷史。




加入民安隊,培養了他的正義感。


張錦照跟母親,感情極深厚。




新力麵廠
旺角廣東道 1042號
2396 5637
8am- 7pm 

撰文:李英儀
攝影:鄧廣基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vb4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