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第壹流

投資失憶症

兩年前,英國特許分析師協會完成關於金融危機的研究報告,結論是投資者患失憶症,不懂得從過往危機中吸取教訓,因此一錯再錯。報告強調熟讀金融歷史的重要,因為歷史會重演,經驗是投資者對抗金融危機的有效武器。可是,投資者總是有意或無意地失憶。
失憶的確是一種罪過。一個錯誤,犯了一次,當事人負上代價,在失敗中尋找正面教訓,重點是警惕自己不要重犯。一錯再錯即是輸上加輸,不停付出代價,慘矣。金融世界發生的事,大多數是有跡可尋,以前發生過,假如投資者不失憶,曾經身受其害的感受應該深刻,很有可能從經驗中找出自處方法。

 

奈何投資失憶症很普遍,患者須面對客觀和主觀的嚴峻環境挑戰,這是一種不容易醫治的病症。先說客觀環境,投資者須面對投資界中最具威力的五個英文字: This time it is different。投資者即使記性好,記得這個情況似曾相識,但意見紛紜,總有所謂智者振振有詞的解釋,這次跟上次不同,因此不可憑經驗來判斷。
投資者不是有意失憶,而是受客觀環境影響。今時今日,被批評為「老餅」,是很嚴重的指控,所以與時並進、追上潮流變成每個人的基本責任。世界在轉,投資者不跟着轉的話,出現的問題屬於自己,與人無尤。這個情況跟以前出現的情況這麼相似,投資者上次弄至焦頭爛額,今次理應避之則吉,可是,投資者心裡卻在想,或者這就是大家在熱談的創新,這次或者真的不同。
不少泡沫出現,都跟創新有關,新技術在改變做事方式,新觀念改變看事方式。特別是在科技世代,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,投資者自信心普遍不高,特別容易受所謂新科技迷惑。同一件事,換上了創新的新衣,投資者立即忘記過去教訓,因為這次不同。失憶症很多時源於客觀環境,投資者面對兇猛的創新,不堪一擊。
有一種錢,跟創新一同出現,叫「聰明錢」( Smart Money)。聰明錢外表有型,說一些其他人不大明白的東西,而不明白是其他人不夠聰明。欠缺自信的人遇上聰明錢,結果是失憶症發作。
客觀環境已經不容易應付,主觀情緒對投資者失憶有更大影響。人精於壓抑不愉快回憶,這特徵製造失憶,因為不愉快經驗通常是對投資者的決定最為重要。以我為例,對於一些以前犯過的錯,我或者記得這些事實,但對這些事產生的影響,卻變得模糊。
投資者或者記得不愉快經驗,但面對的障礙,是人性。經驗告訴投資者須小心行事,不要去得太盡,但貪婪總會出場,為投資者的判斷製造混亂。終日打機的表弟炒股發了達,什麼經驗也拋諸腦後。
有一個選擇,永遠存在,而且感覺很舒服,是選擇相信美好。人想像美好事情的時候,特別快樂,但現實跟想像可能全無因果關係。投資者或者不是有意失憶,並且不時警惕自己不要無意地失憶,可是忘記不愉快,相信美好,是人性一部分。讀者嘗試問吓身邊人,他們過去有否捐錢做善事,或者盡公民責任投票,答案很可能跟事實不符,因為他們誇大了自己做的好事,選擇相信自己是好人。問投資者往績,情況差不多,投資者特別記得賺錢威水史,當時自己在想什麼,什麼時候買賣,記得一清二楚。相反,輸錢經驗卻一片空白,在記憶中失去,即使有人問起,答案永遠是「唔好提」。
投資失憶症這麼普遍,投資者有什麼應付方法?我覺得人性難違,幾十歲人,很難改變自己,要靠外部力量。我建議投資者養成把東西寫下的習慣,身邊保留一本投資日記,把當時的投資決定記下來。不需要很詳細,簡單記錄重要的事便可。
John Kenneth Galbraith說過:「 There can be few fields of human endeavor in which history counts for so little as in the world of finance」我寫的專欄,其實是我日記的一種。我信不過自己,我敵不過投資失憶症。

蔡東豪 Tony Tsoi

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,他曾任職投資銀行,在《信報》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,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,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。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TONYTONGHOOTSOI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vb4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