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字號

我做故我在 金士餅店

2012年12月28日 ~~ 第909期 飲食男女

訪問東邊街金士餅店第二代老闆劉鋼豐,他千叮萬囑道:「你別把我寫得太慘啊,我有樓有鋪,安居樂業,一點都不慘。」
這些年來,他每日由凌晨五點工作至夜晚十點,一刻不停地做出盤盤西餅麵包。
一個三十出頭的年輕人,沒有娛樂,沒有生活,沒有休息,只有工作。
他不覺淒慘,反而替他打工的基師傅笑着說:「你是應該訪問一下他,都有樓有鋪了,點解仲要做?」
我做故我在。
當一個人,將生命傾注在一門手藝上,甚麼娛樂、休息,都變得不值一提。

西環東邊街上的金士餅店,三十多年過去,竟然還是老樣子。麵包既有個頭又有分量,有餡的賣四塊半,無餡的賣三塊半,甚麼 葱油包、雞尾包呀,全是小學時代的早餐味道。三塊錢一個的蛋撻,味道不輸名店。提子蛋糕呢,依然是墜手的,而那紙包蛋糕則一如既往地溫柔細膩,讓人憶起童年獲得的茶點款待。
老闆劉鋼豐,是個身材高大、三十歲剛出頭的年輕人,臉上一條皺紋也沒有,手勢卻像個老行尊。他平日一味躲在後面廚房裏低頭做事,一刻不得閒,除了偶爾打電話叫貨和接訂單,一天到晚簡直連話也不多說一句。
金士餅店在東邊街和修打蘭街同時租了兩個鋪位,所售的西餅麵包,以及附近餐廳每日預訂的方包餐包,全靠他和基師傅兩個人四隻手,從那小小廚房裏日以繼夜地密密做出來。
每天上午,東邊街的鋪位有一位阿姐賣包,中午阿姐下班,劉鋼豐的父親就會從家裏過來接班幫忙,而山下修打蘭街的鋪位也是一樣,上午請人看店,下午就由劉母過去幫忙。父母在餅店操勞將近三十年,幾年前早已退休,不過他們心疼兒子,總想力所能及地幫他省兩個工錢。


卷蛋講耐性講技巧,最緊要用陰力。


工序排得密集緊湊,手腳一刻也不能停。


朱古力包曲奇,很老派的餅店才有。


麵包出爐,全是他的心機。

劉父年過六十,開朗健談,成天樂呵呵的,他自豪地說:「我不會整餅呀,但是我兒子會,他做的好吃!」如今他們有樓有鋪,生活無憂,他總是勸兒子放假,不要自己做得這樣辛苦,可兒子就是不聽。
劉鋼豐在廚房裏聽到父親的話,笑着抗議:「你別聽他說,那些物業都是他的,我還要捱世界啊!」


認真的樣子,是劉鋼豐的招牌表情。


餅房很靜,男人們做事不聊天。

工作,就是生活的全部。


昂藏六呎大男人,忙得連圍裙也未除就去送餅。

父親劉忠彩是廣東鶴佬人,原居汕尾,捕魚維生。 1978年 1月的一天,公社大隊裏的一個「專政對象」找到劉忠彩和另外兩個人,提議開船一起偷渡到香港去。話已出口,事不宜遲,短短三小時後,他們就開着大隊的篷船,悄悄地乘風出發了。夜裏在西貢上岸,警察搜山,幾個人分頭走。劉忠彩投靠早年成功偷渡來港的大哥,是那一船人中唯一沒被遣送回鄉的幸運兒。他站穩腳後,做了兩三年街邊小販,存下一點錢,就和大哥合資開了金士餅店。
金士餅店甫開張就租了兩個鋪位,東邊街上的店是前鋪後工場,而修打蘭街上則只有一塊巴掌大的門面促銷,可見兩兄弟當年多麼雄心壯志。誰知,餅店生意並不如預期的好做,頭幾年一直蝕本,急得他們四處想找人頂手。然而,問來問去,一直無人肯接,結果只好硬着頭皮經營下去。 

劉鋼豐直到九歲才隨母親從汕尾來到香港與父親團聚。一家人租住在金士餅店的閣樓上,父親於他,起初是陌生的。在鄉下,家族幾代同堂住在祖屋裏,生活雖不富裕,日子卻很清閒。來到香港,父親給他的第一印象是辛苦勞碌。他目睹父親每天凌晨五點鐘起來開鋪,總要忙到夜晚十點才收工,一年到頭幾乎沒有休息,漸漸地開始學會體諒父親。
他在大陸已經開始上小學,來到香港功課卻完全跟不上,開口講的第一句廣東話是粗口,一幫孩子天天玩在一起,很快便喪失了讀書的興趣。十四歲那年,他向家裏要求輟學,想出來工作,父母也就同意了。


每天要運幾趟麵包西餅去修打蘭街的鋪位賣。


菠蘿包永遠是最受歡迎的款式。


早上阿姐未返工,鋼豐要兼顧賣包。

等待,就是成功的基礎。


第一份工在金士餅店,不算正式的,因為根本學不到東西,店裏沒有適合他的位置。餅店規模太小,用的都是熟手師傅,沒有請小工的餘地,而賣麵包則已經有父母在。他無事可做,便請求做餐飲的堂哥介紹到外面的廚房工作。
出外工作,一來是想學真本事,不過於一個少年而言,自由的誘惑也許更大。他是家中獨子,下面有三個妹妹,母親對他很溺愛。他馬上以工作為由,要求搬出去住,那時家庭經濟已經好轉,房租也由母親為他付。
那些年真是無憂無慮。他本身既然是一個十四歲的細路,在外面當學徒也就沒有包袱,虛心做一個「細路」,大佬分配甚麼任務就幹甚麼活,從不計較和埋怨。那個年代的廚房班底都是「拍硬檔」,同一更的同事由一個大佬召集,大家拍檔,目標是把當更的工作完成。做廚房的人很少看報紙找工作,出來混都是靠口碑,一個熟人搭一個熟人地埋組成一個班底,那些做事情不認真不能幹的人自然沒有人再願意和他搭檔。劉鋼豐出到外面,明白的第一個道理就是「玩歸玩,工作還工作」。


沒有溫度計和計時器的焗爐,全憑經驗和感覺。


老舊麵包機,據說每一個餅師入行都會被切麵包機切傷手。


金士餅店還是三十幾年前的裝修。

學徒當得差不多了,師傅還是不太肯教,又要請吃飯又要說好話。他飯也請了,好話說盡,可師傅還是不肯教。直到有一天,廚房人手不夠,忙不過來,師傅只好乖乖把配方寫出來,叫他照做。這下他明白了,學東西根本不用心急,只要默默等待,讓自己對人有用,學習的機會很快就會來到,因為廚房裏經常不夠人手,到時候師傅想不教都不行。
就這樣,他從一份工作跳到另一份工作,做過餅房、水吧、酒樓、茶餐廳,甚麼都肯學,甚麼都有興趣。結果不僅麵包西餅難不倒他,炒粉麵飯亦不在話下。他曾經在檀島工作四年,有點得意地自認:「出來做事,從未試過被人炒」。

成長,就是不斷的磨練。


事隔前後 30年,父子之間給彼此的印象是:「他做事很勤力」。

在外面玩得開心,但多少也有個譜。十幾歲時,他跟同事過海賭錢,一個月工資往往一次便輸盡,接着就要整個月吃即食麵。母親只幫他交租,生活開支還需自己料理。吃過太多的即食麵之後,他終於知道玩到甚麼時候該收手。
22歲劉鋼豐奉子成婚,那是人生轉捩點。父母對他說,打工永無出頭之日,不如回金士餅店好好幹幾年,將來存錢買樓。當時,大伯退股,父母已計劃退休,如果他不肯接手,金士眼看就要執笠。他既然成了家,立業逼在眉睫,仔細想想,便辭去檀島的工作,回來當師傅。
這下可好,沒想到從此他不僅告別了單身生活,亦告別了一切娛樂。打工仔可以按時放工和放假,做老闆的可不行。 

劉鋼豐自嘲道,自從回來金士,感覺不僅和所有朋友斷絕了來往,簡直好像沒結婚一樣──因為他根本就沒時間陪伴老婆孩子,每天想多見兩面都難。
做餅的師傅和劉鋼豐一起在廚房工作,眼看他的工時更加長,責任更加重,人又謙虛勤快,結果個個都願意把手藝教給他。後來,兩個師傅相繼年邁退休,他第一次自己請人,才發現外面的世界發生了大變化。
像他們這樣的小店,今時今日的環境根本請不到人。劉鋼豐到處問朋友,報紙也登了,可是來見工的人通通不合用。有從酒店出來的師傅第一天試工,一看見廚房的焗爐就傻眼了:「沒有記時計和溫度計的焗爐怎麼用?」
那位師傅四十多歲,劉鋼豐體諒他生活逼人,讓他留下來先做蛋糕,以後再慢慢適應那簡陋的焗爐。可是一個上午下來,師傅自己也知難而退了。劉鋼豐不再挽留他,只說:「今天一個上午,你總共做了四條卷蛋,每條卷蛋切十三件,每件賣三塊半,你自己算一算,我付給你的工資都不止這個數呀。」
又有懂得操作小店焗爐的師傅,卻堅持要帶一個跟班來,出兩份糧。結果,師徒兩人一天的工作量連劉鋼豐一個人半天的工作量都趕不上。就這樣,試了好幾個人,他都快絕望了,老天憐見,送給他一個基師傅。


核桃蛋糕$4/個


大隻重手的麵包,提子蛋糕$3.5/個


椰撻製作中

信念,就是生命的憑據。


基師傅從小入行,自己開過餅店,到老來退休,在家歇了半年,反而覺得不習慣。有一天他看報紙,無意中看見金士的廣告,便來試試。他現在每天從凌晨一點做到中午十二點,負責出麵包,而劉鋼豐則每天從凌晨五點到晚上十點,負責出方包西餅以及準備餡料。
基師傅懂得開店的辛苦,如今為興趣工作,是個難得的好拍檔。可惜,再也請不到第二個這樣好的師傅,
結果,兩個人要幹過去三個人的活。
接手餅店十幾年,劉鋼豐最大的成就感是他保持了金士的水準和營業額。他心裏有些小小的驕傲,從一開始就不允許自己做得比父親差。


基師傅在熱烘烘的焗爐邊,一年四季赤膊上陣。


開鋪和收鋪都是他,因為最早回來,最尾收工。


今年鋼豐養了隻狗,深夜放狗是他唯一的娛樂。

其實,這些年他已經買了樓,加上沒時間花錢,手上的積蓄早已十分豐厚,但他不願像城市裏的許多人一樣,好好享受一下生活,或者轉行去炒樓和炒股票。
他說:「我們這一行靠體力吃飯,只有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能夠拼盡全力工作,如果我不趁年輕的時候拼搏,以後想搏都沒有精力。你看我現在雖然做得辛苦,但只是暫時的,等我將來實現夢想,就熬出頭了。」
他的夢想是開一間茶餐廳,然後舒舒服服坐在櫃枱後面收錢──能夠坐着工作,就是他的理想。
他堅信,一個人不管多有錢,也不能不工作,因為工作是生命之寄託。
縱使他的父親有樓有鋪,只得他一個兒子,但他從不讓自己指望不勞而獲。他見證過一家人曾經艱難的歲月,明白一切來之不易。動手做,辛勤做,就是他人生價值的最大印證。那怕有一天他老了,不能再費氣力,只能成為一個坐着收錢的老闆,他也會堅定不移的天天回來,坐着勤懇收錢。
因為,他相信,我做故我在,其他,沒有別的。 

金士餅店


地址:西環東邊街 42號
電話: 2549 7763
營業時間: 6am-7:30pm
地址:西環修打蘭街
營業時間: 7am-9:30pm 

撰文:王雅雋
攝影: Rex Chapman謝致中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vb4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